一文读懂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业态、复合功能的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属于人员聚集场所,所以消防设计在商业综合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设计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影响商业的动线、运营及空间效果,也与商业综合体的建造成本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商业综合体因其体量庞大、功能多样,成为各地图审及消防单位要点核查对象,也让此类项目的消防设计变得复杂很多。本文通过不同的防火形式入手,梳理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结合国内防火规范及商业综合体实际案例,商业综合体消防形式分为“传统大商业(前后疏散)”、“背走道疏散”、“传统大商业+背走道疏散”、“室内有顶步行街”四种。
* 传统大商业(前后疏散)
即传统百货商场消防概念,沿中庭周边设置防火卷帘,商业空间利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防火卷帘及防火门分隔成为若干个独立防火分区。
此策略的优点在于消防认可度高,铺前无卷帘及防火玻璃,商铺划分的灵活多高,公区可设置中岛及多经。主要缺点在于中庭挑空的变化受到较大限制,尤其是中庭挑空逐渐扩大的情况。与此同时,受公安部113号文影响,各地对于中庭折叠卷帘认可度逐渐降低,中庭设柱对空间效果有一定影响。此种防火形式因中庭防火卷帘不同,又可以分为带卷帘柱垂直卷帘、无柱卷帘两种形式。而无柱卷帘又有传统折叠提升式无柱卷帘、可隐藏钢柱卷帘及新型可折叠提升无柱卷帘。
针对大商业疏散模式中庭挑空变化受限的问题,提出中庭挑台设卷帘、中庭独立设置防火分区及挑台认定为无人员驻留或景观装饰空间几种解决方案。其中中庭挑台设卷帘针对挑台突出特征明显,作为视觉焦点的情况;中庭挑台(准确来说应定义为尺度较大的退台)独立设置防火分区针对挑台面积较大的情况;挑台认定为无人员驻留或景观装饰空间针对挑台面积比较小的情形。
NO.2 背走道疏散
此策略中庭无卷帘,成立的前提为中庭可被认定为“亚*区”。
空间效果好,但后疏散模式各地消防认可度不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疏散只能走后走道,属于单一方向,且疏散通道宽度达不到3米;
2、进店与疏散路径不同,不符合人的常规行为模式;
3、此模式店铺疏散只能走后走道,消防部门检查时发现后走道有商家堆物现象,认为运营中商家行为不可控)。
因此在有些地区背走道疏散模式不被允许。背走道疏散模式还有一个争议点在于铺前防火分隔的形式,原来常规防火分隔为1小时防火玻璃加喷淋,中庭区域为一个“亚*区”,其定义为在建筑内部划出具有较大体量和空间高度的区域范围,在此区域范围内,通过对内部可燃物进行控制,并与周围邻近区域之间采取严格的防火分隔,控制火灾和烟气侵入区域内。由此为人员疏散逃生提供暂时的过渡空间,并为消防扑救力量侦查并展开火灾扑救提供暂时*的场所。虽然将中庭认定为“亚*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各地消防趋严的背景下,铺前防火分隔多不认可1小时防火玻璃+喷淋的形式。这对背走道疏散的模式又是一种重大的打击,防火墙和防火门对店铺来说无法接受,只能选择采用防火卷帘(部分地区可采用带金属边框的甲防火玻璃门及1小时防火玻璃加喷淋,但成本较高且存在风险)。实际上,如果店铺前采用甲防火门及防火卷帘,则中庭成为普通独立防火分区,则“亚*区”转变成为*区了。
NO.3 传统大商业(前后疏散)+背走道疏散
在消防趋严的背景下,如何既满足消防要求又能*中庭效果,是众多商业项目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传统大商业(前后疏散)+局部背走道疏散模式应运而生。整体采用传统大商业的疏散模式,局部需要有一定空间变化的中庭位置采用背走道疏散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消防要求与空间效果的问题。
NO.4 室内有顶步行街
中庭视为有顶步行街,利用步行街疏散,中庭边店铺采用一定防火措施,中庭视为室外空间,中庭及周边商铺设计按规范执行。
室内有顶步行街模式;此防火形式可解决大进深集中商业的疏散问题,也可以存在进深很小仅向前开门的小店铺,即不一定需要后勤通道,提高坪效,另外中庭开洞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有利于形成较丰富的中庭空间。
要认定为有顶步行街需要同时满足多项要求:
1、步行街长度不得大于300米;
2、端部外墙≥50%可开启;
3、中庭两侧间距满足防火距离要求,高层13米,多层9米;
4、店铺面积不大于300平方米;
5、店铺界面需为防火玻璃、防火门;
6、店铺之间需有防火分隔;
7、步行街内各层楼板上的开口面积不应低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
8、应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
当然各种消防形式也可能进一步组合出现,为解决室内有顶步行街店铺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问题,超过300平方米的店铺可采用传统大商业的疏散形式,而为了解决mall超过300米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室内有顶步行街+背走道疏散的形式,甚至是三种疏散形式混合。
具体到每一个商业综合体采用哪种防火形式,需要结合当地消防要求及项目特点综合判断,以下判断方式可供参考。
其他商业综合体常见消防问题
1、首层疏散宽度是否叠加
此问题规范规定并不明确,实际项目情况“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简单100%叠加对商业综合体首层的影响太大。实际来说,因为地上各层与地下疏散距离问题,地上疏散楼梯的疏散宽度与地下疏散宽度并不会在同一时间同时出现,因此100%叠加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对此问题国家标准管理组有回函,但实际图审及消防并没有完全按此执行,原因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当然考虑到回函的要求,Z多叠加30%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2、类室外空间
上海《城市综合体消防技术标准》中有关于“类室外空间”的描述,定义为用于人员疏散功能的高大室内空间。本条款针对进深较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中庭内部疏散距离无法满足Z大疏散距离时,而采取的一种将室内空间变为室外空间,迅速排出烟气的处理方式。这种“类室外空间”实际也是室内有顶步行街的一种,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室内空间并不一定在一层,这对于商业综合体来说提供了一种在二层以上设置高大公共空间的可能性。虽然该规范仅仅是上海的地方规范,但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店铺疏散门设计要求
店铺120平方米以内店铺设置一个防火门,位于疏散走道尽端店铺,200平方米以内设置一个防火门即可。儿童业态、娱乐业态需设置独立疏散楼梯,儿童业态应采用防火墙及防火门与其他空间分隔,多地已不允许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商业部分消防疏散速查表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进程的加快,每年都有大量商业综合体开业,而大量创新业态、创新空间都对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提出了更大挑战。消防设计的本质并不是僵化地解读规范条文,也并不是要突破规范的合理要求,而是通过更多项目实践及消防管理水平的提升来给顾客带来更好、更an全的购物消费体验。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